韩寒致中考考生:人生很贵,请别浪费!看完立刻......

韩寒致中考考生:人生很贵,请别浪费!看完立刻......

2018-06-27 10:26:26
来源: 互联网整理,仅供参考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关注  声音的眼睛 | 第587-6期


也许你已经枕戈待旦,秣马厉兵;也许你依然焦头烂额,成绩起伏不定;或者,你已经精疲力竭,几乎丧失了最后拼搏的勇气。


考试实在太残酷,简直是青春的绞肉机,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置于冷冰冰的、机械的学习考试排名之下,日复一日。


可是我们别无选择,因为这个世界上,有着远比学习更残酷的种种。



这不是一篇考前的煽情之作,一切的温情都将在15天后的那场考试中被打得粉碎。我们都穿着差不多的校服,看着差不多的小说,喜欢着差不多的明星,绝大多数人也出生于差不多的普通家庭��但是一场考试会把这一切全部撕裂,告诉每一个人,你是如此脆弱,而咫尺之遥的同桌和邻居,如此强大。


除了在战场上拼尽全力,你别无选择。


1


“现行的中高考教育制度无法照顾到方方面面,但是却有着基本的公平。应试教育尽管有不足之处,但因材施教的时代迟早会到来。”


“对于中国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根本没有必要去羡慕英美的教育体系,而应该庆幸在中国。因为相比社会阶层已经非常分明的发达国家,跨越阶层要困难得多。而在中国,只要够努力,孩子依然有很大概率去冲破次元壁,去到更高的地方。”


前段时间,韩寒在微博上发的这两条微博,确实让人颇感意外。



老实说,这些话根本不算什么石破天惊之语,甚至已经可以说有些老生常谈。只不过这话从韩寒口中说出,却让人又有另一番感慨。


十几年前,韩寒被不少人奉为精神领袖,那时他的言论也很大胆:

“中国愚民教育体制下的题目,会想尽办法把人弄得很蠢,出来就是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很多人认为我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其实多少人在大学里把时间都浪费掉了,没有去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业,上不上大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那几年,韩寒成为了一种现象,他的书大卖特卖,一群在上初高中的孩子们,纷纷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韩寒的拥护和自己对教育体制的不屑。


2006年,河南考生蒋多多高考时故意交了白卷。用双色笔答题并在试卷上留下很多自己的不满,用以反抗高考。

2007年,浏阳考生陈圣章在高考中故意不答题,直接交白卷。

2008年,云南考生吉剑试图故意考零分。因为答题时“闲着无聊”,胡乱做了些题,最终总分168分。

2008年,安徽考生徐孟南试卷写满自己对教育体制的控诉,故意交白卷……

2


现如今十多年过去了,那个曾经的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得主韩寒,开始从抨击教育体制,到反思当今教育制度的合理性。


只不过全中国只有一个退学,还能成功的韩寒。


曾经那些视中高考为无物,并同样猛烈抨击教育体制的学生们,却因为自己当初的举动,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独自咽下了生活的苦楚。


06年交白卷的蒋多多家境不好,但之前成绩相当不错。



蒋多多上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就挺好的,到了高中,成绩也不赖。多多生下来是家里的第二个女儿,父母觉得有些多余,就起名“多多”。但优秀的学习成绩让多多成为全家人的最大希望,都以为她考个重点大学不成问题。


按照全家人的想法,多多考个好学校,然后找个好工作,嫁个好人,在城里安个幸福的家。可是,事与愿违,高二的时候蒋多多开始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感觉学校的一切政策都是围绕学习、围绕优等生转,从来没有人关心自己内心的想法。她产生了“批”高考的念头,考试的时候,监考老师只要靠近,多多就假装答题,一旦离开,多多就实施自己的计划。考试的两天时间里,“暴露”应试教育和高考弊端以引起社会重视的声音占据了多多的大脑空间,卷面空隙,多多写满了对高考的“反叛”言语。


在高考后她曾试图出门打工,但因为学历不高,加上没什么专业技能,找工作的路异常艰辛,发出“压力特别大,老觉得对不起父母。好几次连死的念头都有了”的感慨。


后来几经周折,蒋多多进入了一家技校就读。回忆高考,她坦言“现在我觉得有点可笑。”


其实现在想想,蒋多多的心魔源于“为什么我要经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残酷竞争”、“为什么老师和学校不多关心我一点”��可是你想过自己的资本吗?只要想在国内上大学,想要不高考,或者高考省力一点,无非是烈士家属、自主招生、竞赛保送,你的上一辈没有为国家做出多少贡献,自己连高中内容都学不好,更别提学习更高层次的东西并以此获得保送资格,你有什么权利不高考、不竞争呢?老师也非常忙,还有很多积极学习的同学等着他去解答问题,老师又凭什么无限制地在你身上多花时间呢?


07年交白卷的考生陈圣章的经历更丰富一些。


高考后,他做过药品推销、保险公司业务员、公益活动策划、夜总会营销员等工作,每样工作都做不长久,频繁跳槽。


期间也自己做过些小生意,都以折本告终,只好去酒店打工和给人开车来还债。后来成为了开货车运土方的司机。早上7点开始工作,晚上10点结束,每天都在路上奔波。


08年白卷的吉剑曾是个数学上很有天分的孩子,高考后他一直辗转各地打工。


做过餐馆杂工、当过建筑小工,贴过考研海报,给文化传播公司写过软文;生活上,他睡过公园边的长凳,为吃饭捡过垃圾换钱。


回想起这些年的打工生活,吉剑泣不成声,认为自己毫无尊严,“像狗一样活着”。

同样是08年交白卷的徐孟南去年还上过微博热搜,因为他想重新高考,并四处劝现在的学生们,不要放弃高考。


他当年深受韩寒《通稿2003》影响,强烈反对应试教育,原本成绩也不错的他,在高考后生活同样被打工的“劳累”“辛苦”充斥着。

高考结束后,徐孟南到上海打工。那段时间晚上,他睡不着就琢磨,“考零分这事儿,到底对不对?”


一个月后,徐孟南悄悄从上海回到合肥,向媒体求助:他想上大学。但高考录取已过,没有大学愿意接受他。


接下来的几年,他的生活被打工的“劳累、辛苦”充斥着,而他的同学,无论名校还是专科,几乎都在读书。偶尔的相聚,同学们聊着愉快的大学生活,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令徐孟南羡慕不已。


打工一年多后,他想复读考大学。但父亲徐广丰对他失望透顶,叫他“不要再惹是生非”,坚持让他继续打工。


徐孟南不再提复读的事情,每次听到同学们的近况,他都不由感慨,“一步岔开,路就不同了。”他有时忍不住抱怨,当初为什么没人“拉他一把”。

2012年,徐孟南和一位听力有障碍的女孩娟娟结了婚。岳父把一个小猪毛厂交给他管理,每个月付他三千元的工资。徐孟南的妻子怀孕了,他说,将来不会让自己的孩子高考考零分。


2018年3月,距离高考0分10年之后,徐孟南重回高考考场,参加了2018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考分262(满分300),并已收到安徽某所三年全日制大专院校新闻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3


其实成年人的世界里,很少有容易二字。绝大多数人在高考后的10年里,肯定也都经历过一段迷茫和辛苦的时期。


可是从大概率上来讲,学习成绩的好坏,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吃得了学习的辛苦,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的那部分孩子,生活的苦头会少很多。


不久前在朋友圈里看到过这样一张照片,文字是“北京海淀某顶级小学奥数课的教室后部,你们感受一下”:



图片附加了解释,说这是奥数教室后面,家长都是跟着旁听的,笔记、摄像一个不落,回家提问孩子和复习巩固。


我想大家看完,心里肯定倍感压力。


在全国舆论都在说奥数无用,奥数坑人,奥数残害孩子的时候,中国教育资源最丰富,最强大,最顶尖的海淀区,父母们却拼着十几万一平的学区房,给孩子报着几百甚至上千块一节的奥数课,并且在后方这样尽心尽力地跟着。


是这些父母傻吗?


不是,仅仅就这一个海淀区,中国包括清华、北大、人大的8所985大学和26所211工程大学集中在这里。最好的小学、中学、高中,也集中在这里。父母们太知道让孩子进入一个好初中,一个好高中,一个好大学的重要性了。


仅仅在中小学阶段,好学校的学生们享受的资源就已经让人羡慕不已:


“当你去做实验的时候,推开教室的门,顶尖理工科名校毕业的老师们在对你微笑,人大附小五年级这个班,它所有的实验,所有的科技课程,直接辅导老师至少都是重点大学博士。国家重点实验室,考上这个班的小孩随便用。”


这批孩子们是不是都能拥有一个自己满意的人生,任谁也不会知道。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会体会到蒋多多、吉剑、徐孟南他们那种心酸。


肯努力,分数高,成绩好,适应性强,配以良好的教育资源,预测不了一个人发展的上限,却足矣决定一个人发展的下限在哪里。


4


韩寒说:“我现在所接触到的富二代已经越来越强,普通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经济条件更优越的家庭难道不会这么想吗?”

这话确实是很实在了。


从《爸爸去哪儿》中的那些明星家里懂事乖巧的萌娃,到《最强大脑》被热议颇多的澳门赌王之子何猷君。


我们会发现“比你起点高的人,比你更努力这件事”,已经慢慢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如果让普通家庭的孩子跟这些占尽天时地利的孩子们,在中高考时还要拼素质、拼特长、拼某种专项技能,那相信远远不如拼应试来得公平。


这样说绝不是鼓吹普通人的努力看不到希望,恰恰是想表达抓住现有教育机会,才是普通孩子站稳脚跟最有利的捷径。


时代发展到今天,如果还是抱着“学习成绩无所谓”和“读书没有什么用”、“上不上大学没关系”这样的想法,便是让孩子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了。


换句话说,学习的路上要付出很多辛苦,中高考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然而在所有可供选择的道路上,对普通人家里的普通孩子来说,学习极有可能是最平坦的路,中高考极有可能是最容易的挑战。


当你走过高考,走向社会,你会发现,高考依然是当今中国最公平、最公正、最透明的阶层上流通道,真正不看脸不拼爹的翻盘机会。你现在觉得高考残酷,觉得已经拼不动了,觉得这最后的18天可以轻松一点过去,请你相信,你这一辈子将看到无数比高考残酷的事。


四年之后,用人单位只需要一句只要985/211或者本科学历就可以把你挡在门外;你明明爱着心中的女神却不得不娶了家里相亲的普通姑娘,因为女神你高攀不起;再过几年,你有了孩子,却跟优质教育资源无缘,因为学区房让你可望不可及,你的工作也没有为你带来任何可以置换到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地位��你求人、找人都没门;父母病了,医药费不算非常贵,但你要还房贷、还车贷、供孩子,实在无力承担原本应该让父母享受到的安稳晚年………


这些你还都没有经历,却比高考残酷一万倍,因为到那时,你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能为力。这才是最残酷的事。


而高考,只要你努力,不死脑筋,读一个不错的大学,还是不成问题。到时候你有了更好的平台,可以在这四年里更加奋发向上,未来是你的,世界都是你的


吃的了读书的苦,才能更从容更自信的面对生活的苦。


最后的时光,阐述了一些简单的现实,希望能对大家的冲刺有所帮助。


你的未来,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上。


  • 微信好友

  • 微信朋友圈

  • QQ好友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