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言录:做讲座的畅快

妙言录:做讲座的畅快

2018-06-27 10:24:27
来源: 互联网整理,仅供参考


文字原创张妙阳  凤凰卫视


这么多年了,人们常问:“张老师,做讲座这么多年了,您仍有那么浓烈的满足感吗? ” 


面对这样的疑问,多在饭桌边,喝酒上脸的我,眯眯望着对方回答: ”  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做讲座除了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之外,我最感满足的,是自我陶醉,孤芳自赏八个字 。实话实说!”    


说罢,端起酒杯,一口,我把酒干了。  


当然,事后静想,这是带着酒意的慷慨话语,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讲究谦逊含蓄。这话听起来,未免有点儿戏谑狂野了。



愈发长大,开始领悟一件事: 

艺术这玩意儿,包括语言艺术,不可能取悦每一个人,令每一个人都惬意。

举凡画家,雕塑家,书法家,摄影家,室内设计师,作曲家,歌唱家,剧作家,诗人,导演,演员,朗诵人,配音人,个个都逍遥地活在浓烈的主观里,沉醉编织着自己的梦。入梦,梦醒,尽是自己的梦。


自我陶醉,孤芳自赏,是创作的勃然状态,演绎的亢奋状态,喜悦的快感状态。

我在大陆各地做讲座前,常告诉自己,要认真准备,宁可自己累点儿,也不能不做好准备。

一旦站在大学的讲台上,得让自己陶醉逍遥起来,陶醉在自己的故事里,逍遥在自己的朗诵里。 



我一直在想,松弛是一种美,她令讲座的内容更美。

紧张是一种不自在,她令人的心绪紧绷。


深爱给大学生们做讲座的我,委实,有一点自恋,这我从不否认。

还有,我很满足於听讲座的人,一个个眼睛专注盯住我,耳听住我,心被我牵引,灵被我点燃,魂被我激荡。


这是极深的满足,极大的销魂。



面对众多大学生,在艺术上他们或许稚嫩,阅历上他们也许肤浅,然而,他们的纯真懵懂,冲动鲁莽,我觉得是艺术创作的冲劲,都是绕不过的必经之道。

从创作的角度看,没有青涩,成熟何来?

没有稚嫩,哪来从容 ?      


从不期望听讲座的每一个人都听懂我,我只盼有十个人,十个人就够了,就十个人能真正明白我的讲座。

我此生无憾矣。  

     




 

今日推荐音乐:日语歌《恋におちて》

演唱:小林明子



  • 微信好友

  • 微信朋友圈

  • QQ好友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