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成长于石油行业,直到参加工作的第二年(1996年)才进入广电领域。在天津广电工作后,常被领导、同事评价为“工作踏实、心细,考虑问题全面。工作投入、不惜力,不会算计。”起初,我并没在意这些“与众不同”的评价。繁忙的体育电视工作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分析这些“溢美之词”。但是日子久了、走过的地方多了,评价还是相似的,我自然而然地就会更多的思考,这是因为什么?
1997年作为石油职工、广院学生 解说第八届全运会田径比赛
直到年届不惑时,开始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后,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时,蓦然发现:深深的石油印迹、深刻的石油情怀,已经深入我的骨髓,融入的血液!铸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作为曾经的石油职工,豪迈的石油情怀一直激励我努力工作到今天!
我成长于大港油田,大庆人“三老四严”的工作作风自幼熏陶了我。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科学创业态度从小塑造了我。从小最喜欢唱的歌曲是《我为祖国献石油》《满怀深情望北京》。
我的人生偶像是大庆铁人王进喜,从六七岁就开始朦朦胧胧地崇拜他,至今未变。
那是1987年春节吧,上初二的我在家里的书柜,翻出来大港油田印制的书签。
那是胡耀邦同志1984年在胜利油田视察工作时,题赠石油战线同志书写的14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一部艰难创业史,百万覆地翻天人!”看到之后,我感到仿佛瞬间被一股电流击中!只有石油人才能深深地懂得这14个字意味着什么!那时的我,只有13岁。也许是早熟吧。从那之后,深深地喜欢与石油史相关的文字。《中国石油报》《中国石油画刊》是我最喜欢阅读的报刊。
那是1984年2月11日,胡耀邦同志和余秋里、张廷发、郝建秀、王兆国、尉健行等同志来到胜利油田,慰问石油职工。耀邦同志将《抗大校歌》,改词歌颂胜利油田石油职工。耀邦同志在主席台上站起来满怀喜悦地高唱“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四化的希望,能源的责任,全靠我们打头阵!”并饱蘸深情,为全国石油职工题词“一部艰难创业史,百万覆地翻天人!” 那个年代的中国石油工业风清气正、蓝天白云、蓬勃向上、生机勃勃的岁月!那个年代以胜利油田为代表的中国石油人,拼了性命也要努力追赶大庆油田产量。
1991年9月,我来到了西安石油学院读书,进校不到一周在新生教育时,观看电视专题片《华夏石油赞》,对胡耀邦同志视察胜利油田的这个段落印象极为深刻��耀邦同志是在主席台上讲话时,情之所至站起来唱的。
我记得, 那时入学教育看的片子有 《华夏石油赞》《世纪行��四项基本原则纵横谈》(刘欢唱的主题歌《你是一面旗帜》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总是哼唱)、《走向英特纳雄耐尔》(记得是《午间半小时》的主持人傅成励先生解说的) 。
西安石油学院作为当时的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部属院校,比西安当地的高校。甚至比坐落西安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资金都不少。硬件设施相当完善,教学楼、实验楼修得漂亮又实用。
西影厂的《豺狼入室》(梁丹妮、冯远征因此片结缘)、《残酷的夏日》(张小童主演��就是后来的张嘉译)等好多片子的外景地都选择了西安石油学院。我现场看张嘉译拍片子的时候是1992年6月。把石油学院的校名用泡沫塑料大字盖上,改成“天都大学”。新生教育除了领导讲话,就是在条件很可以的电化教室看纪录片,政论片。也算是安慰一下我因为被禁止报考广播学院的遗憾吧。
1992年9月 西安石油学院 图书馆前(电影《豺狼入室》外景地)
四分之一个世纪后的 2016年, 广院77级电摄专业大师姐温化平老师,在微博里告诉我,《华夏石油赞》由她担任编导。这部片子由中央电视台和石油部合作拍摄,为建国35周年献礼。中央电视台人员配备是童国平、冀锋、童宁,加上大庆电视台三位工作人员。由田本相撰稿,田老师是现代文学教师,讲课富于激情,文字颇有功力。该片分为三集,《石油古国》《复兴崛起》《方兴未艾》,说的就是中国石油的过去、现在、未来。当年央视和北京广播学院关系密切,由温化平老师参加编辑。于是《华夏石油赞》成了一部精品。《石油赞》之前的片子《难忘的创业者》为之奠定了基础。片子里那段胜利油田抢救井喷的镜头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相叠相联想的镜头是经典蒙太奇。后来成立广院电视系的影像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