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我们来坦诚直接地聊聊“死亡”|晓莉 为你朗诵

清明节,我们来坦诚直接地聊聊“死亡”|晓莉 为你朗诵

2018-06-27 10:14:10
来源: 互联网整理,仅供参考




清明节,让我们来坦诚直接地聊聊“死亡”

作者:吴在天

朗诵:晓  莉

死亡,是一种分离。

它必然会让人痛苦。

我们害怕离别,

是因为我们的爱还在一起。


 

我小的时候,闹过一个笑话。

那时候,一家人在聊天,聊着银行存款选择哪种方式的利率更高,是活期,还就是死期。

我竖着耳朵听,觉得很奇怪啊。什么是活期?

于是我就问父母,存钱还有死期的吗?

在场的大人们都哈哈大笑,姨婆在旁边连忙说了几句,“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这件事一直印象深刻,除了好笑之外,便是认识了“童言无忌”这个成语。为什么姨婆当时要说童言无忌呢?童言无忌是什么意思呢?

后来才知道,原来大人们都很忌讳谈不吉利的话题,特别是和‘死’这个字有关的。

大人们忌讳谈及这个话题,甚至忌讳和这个有关联的事情。

忌讳,往往伴随着恐惧。

记得有一次听朋友分享,女儿可能是在幼儿园的时候,跟其他的孩子学来的一句话,“哎呀,我死掉了”。在家的时候说了一句,结果被爷爷骂哭了。

孩子可能根本都还不明白这个词的含义,这句话也可能只是孩子们之间游戏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平时会说“笑死了”一样。

朋友说,爷爷当时听到后立马对女儿大声说了句,“胡说,住嘴,你再乱说话就打你嘴巴!”

孩子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当场哇哇大哭起来。

我在网上还看到过一位网友的分享,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了手工折纸,在家里折了几朵小花,折完后小朋友很高兴很有成就感,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快乐。

孩子把折好的纸花挂在了胸口上,给妈妈也挂上了,看到奶奶从厨房出来了,孩子跑过去也想送一朵给奶奶。

结果奶奶拿起一扔,这个都可以戴的吗?纸做的是给死人用的。

孩子什么都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做得不好,一个劲的在哭,这位妈妈说,都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解释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就是这样不经意的传递给了孩子。


 

孩子不知道‘死’到底是什么,但是,孩子会在大人们的眼神里、语气里感受到恐惧。

白岩松说过: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但是,死亡终究会有来临的那一天。

和‘死’有关的话题,也终会有被孩子提及的那一天。

你又会如何回应你的孩子?

家里的亲人去世,孩子会问;养的宠物猫狗死了,孩子也会问;甚至清明假期,祭拜祖先、参加葬礼,孩子都会问。

发生了什么事情?爷爷要去哪里了?我的小鸭子怎么不会走了?爸爸,如果我(你)死了,怎么办?

女儿三岁多的时候,家里买回了一只小鸭子,可惜没养好,鸭子死掉了。女儿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但是她感受到了一些东西。

我告诉她,鸭子死掉了,我甚至没有去诠释‘死掉’的意思,女儿的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下来。

她很难过,我抱着她。“我不想鸭子死掉…。”女儿哭着说。

“是的,我们都不想鸭子死掉。”

“可是它为什么要死掉呢?”女儿继续问。

“我想,它走完了它生命的历程。”我回答道。

“那我想小鸭子了怎么办?”女儿又问。

“还记得爸爸用手机帮你和小鸭子拍的照片吗?当你想它的时候,你可以看看它的照片,你也可以在心里想着它的样子,想着你们一起玩的时候,当你想它的时候,它会从你心里出来。”

……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女儿几乎都会问我们同样的问题。“爸爸,如果你死了,怎么办?”

我会告诉她,我们已经住在你心里了,你想我的时候我就会在你心里出来。

她也会问,“如果我死了,你们会难过吗?”

我回答她说“我会很难过。”

“为什么呀?”

“因为我们很爱你!”

再后来,她偶尔还会问我们同样的问题,散步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她忽然想问的任何时候。

我依然是这么回复她。

她会感受我的态度,回想我的话语,我们非常坦然的去探讨这个话题。

作为父母,当孩子和你谈及生与死的话题的时候,你的态度比你谈话的内容更重要。

我们可以思考下自己,对于这个话题的态度。

自己是否愿意坦然的面对?

如果自己本身都很忌讳,很恐惧去谈及这个话题,那么无论我们怎么样去回应或引导孩子,孩子都会感受到成年人传递过来的焦虑与恐惧。

而成年人从容坦然的态度,可以让孩子无法承受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抱持,多次反复之后,孩子便可以在成年人身上学会面对死亡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孩子对于‘死’的理解,有时候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

比如文章前面提到的一个例子,在家说“哎呀,我死掉了”的那个女孩,她那句话很可能只是一个游戏方式,类似我们说‘笑死了’一样。

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反问下孩子为什么会这说,孩子是怎么理解的。

有时候,孩子谈论死亡的时候,可能是在考虑一件比死亡更重要的事情,更让她恐惧的事情。

比如我的女儿问我,如果我(你)死了,怎么办?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养育者)便是孩子的世界,如果这个世界‘死’了,怎么办?无法想象。

所以,这个时候孩子在谈论死亡的时候,孩子谈论的更多的是他们需要的爱还在不在。

就像绘本《跳舞》里面的父亲说:“你一定要继续跳下去,虽然你看不见我,可是不管你在哪里跳舞,我都会一直看着你。”

因为,无论父亲在哪里,爱一直在心里。


 

看过一个新闻报导说,人们对在亲友患病时谈论死亡问题十分忌讳,所以对医院的善终服务队也是敬而远之。

当有亲友住院时,院方询问是否需要善终服务,大部分人的反应就是指责医院不救人反而想病人快些死。

死亡,必然会带来分离,必然带来丧失,必然带来悲伤、痛苦、难过。我们不但要告知孩子这些,还要引导他们面对现实的丧失,面对分离的悲伤。

亲人的离去,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很悲痛的一个话题,有时候,我们可能自己也陷入在悲伤和难过的情绪之中,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说这些事情,更不知道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

如果是这样,也请告诉孩子,你的情绪,你的感受,有些事情暂时还不能和孩子谈,等你的情绪恢复之后会再好好的告诉他。

让孩子知道,这些父母还不能谈的事情,是因为父母自己的情绪还没有恢复,跟孩子没有关系。

“别看,小孩子不要管那么多”,“他睡着了”,“他要去很远的地方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还会醒来吗?他要去哪里呢?他是不是不理我了?

成年人的搪塞回避,或不切实际的胡乱作答,只会加深孩子的不解及恐惧。

人们害怕谈及死亡的话题,认为说‘死’是不吉利的,忌讳、恐惧、焦虑,死亡就像镜子背后那面黑暗的怪兽,好像它随时要要夺走我们的生命一样。

生与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死亡,不过是生命的完结,生命的最后一步。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中说,“对于不知道的事,我们全都害怕,这很自然。不过,春天变成夏天你不害怕;夏天变成秋天,你也不害怕。这些都是自然的变化。那么,你为什么要害怕这死的季节呢?”

死亡,是一种分离,它必然会让人痛苦,我们害怕离别,是因为我们的爱还在一起。

如果我们铭记所爱之人,如果我们住在彼此的心里,死亡就不是分离。


赏析

从古至今,我们总是对死亡避之不及,因为这之中往往伴随着恐惧。那是对世界的不舍,是对亲人朋友的留恋,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慌,它像是一个魔咒,在禁锢大人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禁锢了孩子。但其实,正是因为逃避,让我们都不曾真正了解死亡,也从没能正视死亡。

纪伯伦曾说过,“当你解答了生命的一切奥秘,你就渴望死亡,因为它不过是生命的另一个奥秘”。他对待死亡的态度出奇地冷静,就像是要翻开一本全新的书籍,去开启一段新的旅途,面对人生的下一个历程。死亡,从来都不是生命的完结,它与活着相对,都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即使知道面对死亡时更多的是悲伤,但这样的情感其实与快乐无异,都是组成我们的喜怒哀乐的一部分。

当我们不再对死亡避之不及的时候,才能真正正视它。然后懂得,面对死亡,我们不应该被恐惧支配,而是应当以平常心待之,好好道别,认真怀念,把逝去的人留在心里,就像他从未离开。就像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的一样,“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作者

吴在天: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行业从业7年,始终在自我成长的路上。首发自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 。

晓莉:《为你朗诵》平台主播,酷爱朗诵、音乐,擅长古筝演奏。一个徜徉于音色间,行走在诗意里的温婉女子。

点击下面链接欣赏诵者往期作品:

无字碑歌|晓莉 为你朗诵

生活为什么会这般多情 � 邓笛|晓莉 为你朗诵

安静,是一种力量|晓莉 为你朗诵

谁在云烟处琴声长|晓莉 为你朗诵

爱始于微笑,育于亲吻,终于流泪|晓莉  为你朗诵

愿你成为最好的女子|晓莉 为你朗诵

心存善念,温暖世界|晓莉 为你朗诵

每个女人都是一朵清芬的花|晓莉 为你朗诵

我们应该怎样活这一生|晓莉 为你朗诵

最后一只藏羚羊|晓莉 为你朗诵

优雅的女人|晓莉 为你朗诵

懂你,是生命中最美的缘份|晓莉 为你朗诵

诗与远方,我一直在追随你的路上|晓莉 为你朗诵

我喜欢出发|晓莉 为你朗诵

初相遇|晓莉 为你朗诵

一生看花相思老|晓莉 为你朗诵

今生,为你种下一棵竹|晓莉 为你朗诵

云水禅心|晓莉 为你朗诵

尽管世界有种种虚伪,但它依然美丽|晓莉 为你朗诵

其实,爱也可以这么大|晓莉 为你朗诵

朝圣|晓莉 为你朗诵

做一个正直、干净诗意的“人”|晓莉 为你朗诵

千年的拥抱|晓莉 为你朗诵

苍狼传奇|晓莉、花晨 为你朗诵

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晓莉 为你朗诵

最后的牵手|晓莉 为你朗诵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晓莉 为你朗诵

诗酒趁年华|晓莉 为你朗诵

你养育我长大,我陪伴你到老|晓莉 为你朗诵

娘的那扇窗|晓莉 为你朗诵

生命,其实也可以是一首诗|晓莉 为你朗诵

梦若心莲|晓莉 为你朗诵

我愿为莲|晓莉 为你朗诵

前世有缘  今生相遇|晓莉 为你朗诵

夏日雪|晓莉 为你朗诵

童心就是成熟却不世故|晓莉 为你朗诵

家,是什么?|晓莉 为你朗诵

一个人上路|晓莉 为你朗诵

假如爱有轮回|晓莉 为你朗诵

雪花是人世中另一种阳光|晓莉 为你朗诵

余生,喜欢和真性情的人交往|晓莉 为你朗诵

在莲花开合的角落|晓莉 为你朗诵

明日预告

杨召江为你朗诵胡锦卉的作品《月光之下》。


「为你朗诵」版权说明

本公众微信平台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为你朗诵」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公众微信平台所使用的诗歌、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欢迎来函探计版权合作。投稿者稿件一旦寄出,便视为接受本平台的播出安排。所有投稿包括朗诵及文章,投稿方必须保证该稿件不会引起版权纠纷,否则将自行承担因此引起的一切责任。

如欲参与朗诵、推荐朗诵嘉宾或诗歌,请电邮联系weinilangsong@163.com。操作指南请在#为你朗诵#微信公众号中回复“我要朗诵”获取,收听往期作品,在公众号中回复“目录”,即可获取往期内容,输入相应序号,即可收听当期作品。

信息来源:为你朗诵

创始发起:河北省朗诵协会

策划出品:河北省朗诵协会,河北佳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公众微信:在微信号中搜索中文“为你朗诵”或英文“weinilangsong”,关注我们

欢迎将本文通过页面右上方的按钮,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腾讯微博等。

==因为您的关注和转发



  • 微信好友

  • 微信朋友圈

  • QQ好友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