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孙悦斌老师
什么样的声音最入话筒
有人会问,如果人为的发声方使我们失去了本真的声音状态,那么是不是没有方法或是不用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呢?不,如果说美声唱法和戏曲发声法针对的是舞台,那么配音的发声方法针对的应当是话筒。话筒与我们的发声器官距离很近,所以音量不必很大,但是音质和音色却非常重要。打个比方,就像人 脸是否上镜,不取决于脸的大小,而取决于皮肤的质感和脸的轮廓一样。音量就好比人脸的大小,音质就好似皮肤的质感,而音色就好比人的长相和轮廓。脸大的人往往不容易上镜,因为脸大会使五官的比例变小,一张大脸配上小鼻子小眼会很难看。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那些上镜的大明星差不多都是小脸,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比别人大多少,而是因为脸小显得眼睛比别人大。声音也是这个道理。一个大嗓门儿绝不会有太好的音色和声音质感。在练声方法上,不建议采用大气量冲击声带的方法,声音的音量适中就可以,不用非要达到洪亮的程度。有人
会问,如果我天生的音量就很大,难道还要我小声地去练发声吗?当然不是,这里所说的适中是以自然和舒服的发声为标准,而不是生硬的要求把原本的音量变小,就像本身拥有姚明的身高,却非要安上一个刘德华的头,这样看上去是不协调的。一般在追求音量的的时候,由于大气息量冲击声带而使发声器官和肌肉处于紧张的状态,导致声音的不松弛。在紧张、
不松弛的情况下,音色中细节的表达就很难发挥出来。
声音质感能改变吗?
我们再来谈谈音质。如果说有一张上镜的小脸,但却面黄肌瘦、全无血色、 一副病态,或者满脸疙瘩,当然也是不中看的。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肤色靓丽起来并且容光焕发、充满弹性呢?这就要谈到长期的“养生”了.需要经过平时的调理才能改善。面黄肌瘦,就好比我们的声音微弱暗淡;全无血色.就好比有气无力;一副病态,就好比声音单薄干瘪,满脸疙瘩,就好比声音沙哑粗糙。
声音微弱暗淡的,要多发高频、明亮的声音,增加气息量的幅度,使气息深长有力。有气无力的,应让声音集中,加强运动,使中气充足;单薄干瘪的,要多发中低频的声音,以打开共鸣腔体,拓宽音域范围;声音嘶哑的,是因为长期大气息量冲击声带,致使声带闭合不严,应将气息变小,加强声带的闭合能力,多发短促的音,这样就会有所改善。
有人说,以上问题我的声音中都不存在,我天生音质就很好,还错要练习吗?天生丽质的皮肤也需要经常护理保养,才会青春永驻。好声音也一样,经常做一做声带按摩操,就像给漂亮的肌肤做做面膜,擦擦护肤霜一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多发促短音增强声音的弹性;多发气泡音,给声带做做按摩;多发哼鸣,可使声音圆润华丽;多运动,可让中气充足,加强声音的活力。
练声的客观条件
再向大家推荐一种练声方法。因为话筒前的练声都是声音不大的,所以可以利用很多空闲时间练习,不必非要找一个没人的地方,或是找一个专门的时间进行发声练习。其实,我年轻的时候,经常是在公共汽车上练习发声的。因为外界的噪声较大,别人不太能注意到我发出的声音,有时我会跟着汽车的发动机一起练发声,如短促发音、气泡音、哼鸣等。它的声音大我也大,它的声音小我也就小些。
记得有一次,一位乘客似乎听到了我发出的声音,但他又不太敢确定是我出的,因为他看我的表情并不像发出这样声音的人,于是就左顾右盼地寻找,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就是不知道他所听到的声音是从哪儿发出的.因为我把音量控制得很好,刚好比环境声大那么一点点,我心中暗喜,哈!就这样,我戏弄了他一路,一直到他下车,也没弄清楚这个声音是谁发出的。其实生活当中有很多这样的零碎时间,比如等车、坐车或开车的时候,可以把这些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既赶了路又练习了发声,岂不一举两得?
小音量发声练习,是非常适合话筒前的。这也许就是年轻时的我声音很入话筒的小窍门吧。
小音量大质量
小气量练声是改变声音本体的最好方法。音质的好坏不在于这个本体的大小,而在于其质量,话筒前所需要的声音其实应该是体积“小,”而质量“高”的。
一块黄金体积不大但质量很高,而青石的体积很大但质量并不高。如果是�大堆棉花,体积也许很大,但质量却非常小,这样的声音进入话筒就会像棉花套一样,虚虚的一片,没有心儿,声音再大也没有力量,因为它不实。
质量越高、密度越大的声音,才是最入话筒的声音。就像子弹的弹头,�定是沉甸甸的,体积很小很尖锐,这样才会打得很远。如果用棉花和塑料制品做弹头的话,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改变声音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小音量发声练习是改变声音质量的绝
妙法宝。
那么,什么是质量高、密度大的声音呢?就拿我自己来说,平时说话的声音和在话筒前录音时的声音是不太一样的,因为生活当中用不到质量和密度那么大的声音。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不同的状态下,会产生不同质量的声音。我们所说的声音的密度和质量与音量无关,而与发声的力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