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鄂西北的崇山峻岭中,丹江口市牛河林区,青山新雨,清新着这里的空气牛家河村村委的红旗熠熠生辉,荡涤着每一个的心灵....
他个子不高,却能顶起一片天他文凭不高,却能把复杂的村级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他声音不高,却句句掷地有声,令人信服。他就是丹江口市牛河林区第一村——牛家河村党支部书记——谭运斌,一个有着30年党龄的中年汉子。在担任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14年里,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建设村级阵地,盘活壮大集体经济,引领村民发展生态绿色产业,将原来的一个空壳村变成为一个先进村富裕村。
2002年, 36岁的谭运斌被全村党员群众推举为村“两委”领头人。那时摆在谭运斌眼前的,是一大堆的困境村委没用阵地,每次开会打游击村集体经济不仅发展滞后,而且负债20余万全村农民人平纯收入处于全区偏下水平, 95以上的农户住着土坯房,没有一户通水泥路,吃水靠肩挑背扛 多年的水利失修,让村里的河堤基本失效,抵不住洪涝的侵害上游的水库存不住水,村民们守着不多的土地望天收hellip.
面对困难,谭运斌没有退缩。他向上争取资金,购买了老派出所的旧房子,大家一起,自己动手,翻新整理出一个村部,稳住村委阵地有了根据地,积极保家园,望着旱涝侵害的田地,他向查看灾情时任市委书记立下军令状,“给我200吨水泥,我保证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水害。”腊九寒天,他带头跳进冰冷的水里,往里面填石筑土,砸断了腿也不言下火线,榜样的力量无穷大,村民纷纷自愿投工投劳参与其中。两年的奋战,水库筑牢了,河堤修好了,村里再不为旱涝发愁了hellip.
“要保田,先筑库要想富,先修路”。谭运斌积极把握住新农村建设机遇,有计划分步骤地对村里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多条道路进行了扩宽硬化。现在牛家河村通村入组公路已四通八达,全村90的农户结束了回家走“泥巴路”的历史。
建设好家园,才能谋发展。牛河凤凰山村出产的凤凰绿羽茶在市场上久负盛名,头脑灵活的谭运斌把引进外地茶叶生产加工大户实行联营,作为牛家河茶叶发展壮大的途径,此举不仅“盘活”了村集体100多亩荒芜多年的老茶园,还每年为当地农户采茶创收30余万元。村里成立了茶叶种植合作社,“龙头”竖起来了,一些有头脑的村民也加入到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行列,种植大户不断涌现,许多农户依靠茶叶种植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谭运斌将村组多年无人问津的弃荒地林场茶场库塘通过治理,流转用于牛河集镇移民的生产安置和生态旅游产业开发。流转经营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解决了移民生产安置缺地的难题。目前,牛家河各村组已通过集体资产承包土地圆底流转经营等方式,使集体经济收入达500余万元。
弹指一挥间,十几年栉风沐雨hellip.
2013年,牛家河村高标准新建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修建了文化广场,增设了农家书屋,实行全天候便民代办服务。
全市第一个实现了全体村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治安保险全部由村组支付
富裕后的村民扒掉了土屋,建起了气派的小楼,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你万万想不到漂亮的村委对面,一排破旧的红砖平房里,入门的廊道摆着几口炒茶的电锅,干净的屋舍中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屋顶的隔层被雨水漏的斑驳不堪房门残留的对联印证着往日的喜庆,而天生残疾的孙子没有大人的陪伴几乎寸步难行,天天操劳的妻子也早已白发两鬓hellip.这就是牛家河村村书记谭运斌的家。因为村干部的身份,他放弃了领导特殊照顾的贫困户资格。
谈起村里的发展,谭运斌总是滔滔不绝,谈到家里的生活,他总是一脸的愧疚。他最难忘的,是他们家四兄弟一起登上颁奖台他永远不忘的,是小时候为照顾烈士家属而发给他家的救济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