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画技艺传承人 赵传冬
这栩栩如生,造型各异的糖画艺术精品都诞生在他的手下。他叫赵传冬,祖籍陵城区赵楼村,赵氏家族糖画绘制技艺传承人。
受家庭环境影响,赵传冬自幼酷爱糖画艺术,上世纪90年代,初中毕业后,师从家父潜心研究传统糖画技艺。还远赴外地拜访多位糖画老艺人,经几年的潜心研究刻苦修练,逐渐完善了糖化的制作技艺。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为材料绘制的图画艺术品。
绘制糖画之前要先熬糖。同时,备好作画用石板。并在石板上面薄薄的刷点油,以防止粘糖。
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再放入白砂糖。水与糖的比例是2比1。即两份水,一份糖。砂糖放入后轻轻搅动防止粘锅底。温火逐渐加热,火势不要过大,以防糊锅。水开之后,水分逐渐减少锅底开始起大泡了。这时候温度还不够,待颜色变黄,锅底泛起的泡泡变小了,火候就差不多了,趁热倒在石板上。待糖液冷却凝固后,把糖片切碎收入盘中,熬糖过程结束。
质量好的糖块在常温下,半个月都不会溶化。这样熬制出的糖透明度较高,非常脆,不粘手,不滴油,不流液,才能作为绘制糖画的材料。
在绘制糖画之前,先化糖。就是把熬制好的糖块放在锅内溶化。用温火将糖慢慢溶解,火大了糖就会焦。当糖完全溶解到可以牵丝时即可用来绘画了。
糖画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以腕力带动勺子运行,随着糖液缕缕洒下,或提或顿或放或收,速度飞快地来回浇铸,顷刻间,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作品便呈现了,再趁热粘上一根竹签,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一件精美的糖画就完成了。期间,作画者那股神气劲儿令人惊叹不已。
做糖画的人是没有底稿的,画稿全在他的头脑里。必须胸有成竹,特别是,手上功夫相当娴熟,趁热一气呵成,这正是糖画技术的绝妙之处。
糖画 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结晶。
这一民间艺术虽属小技,然而却源远流长,据考证,它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距今约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据坚瓠补集记载明俗每年祀神时,“熔就糖霜”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酷似文臣武将,被戏呼为“糖丞相”。后来人们又吸收了皮影剪纸等艺术手法与雕刻技艺,逐渐演变发展为今天的糖画艺术。
糖画,在赵氏家族流传百年之多,代代相传。
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糖画艺术是集饮食文化绘画艺术民间剪纸艺术传统书法融合为一体的传统技艺,需要糖画艺人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整体把握恰到好处的手法,给人视觉带来冲击和味觉的享受。
它是地道的,颇具特色的民间街市艺术,备受老百姓喜爱。
赵氏糖画技艺日趋精妙,原材料由单一砂糖到加以冰糖蜂蜜等材料,提高了成品的口感和色泽,创作精细,糖色晶莹剔透,糖画形式多以十二生肖和当代流行的卡通人物为主。并深入研究立体糖画的造型制作,具有较强的传承性和代表性,在鲁西北地区广为流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生存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对其保护和传承尤为重要。
传承人赵传冬,多年在北京的前门圆明园颐和园长城等名胜古迹展示这门古老手工技艺,受邀参加过皇家新春庙会龙潭湖新春庙会,出访过韩国泰国伊朗等国家,得到了国内外友人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赵传冬,痴迷于糖画艺术,也为发扬光大民族传统文化—糖画技艺做出积极贡献。